党团建设

学生会展实训总结------王晨燕

发布者:王秀娥发布时间:2013-06-28游览次数:31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会展实习小结

   2013年6月25日-27日,我于上海国际博览中心参与实习工作。在正式工作前,学校为我们安排了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校内培训主要内容是介绍工作场地和基本知识,于24日来到国际博览中心进行实训的提前培训。由各个分组进行不同职位的培训,由于我身处外语系英语专业,所以给予安排的岗位是CPHI海外等级观众处。后来组长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我们即将面对的是庞大的人流量,会有许多国际友人来此登记或寻求帮助。

    6月25日,开始了正式工作。7点45分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不知道国内登记处同学们的心情,我们CPHI海外登记处的四个人心情紧张又兴奋,是啊,终于要用十几年学的英语进行实战了!我们怀着忐忑且热情兴奋的心情迎接了我们第一位国际友人,当我们用标准语句跟外国人交流时,我们发现其实英语口语上并不需要那么复杂的结构,言简意赅,才是重点。第一天的上午,我不是知道我接待了多少人,手中的订书钉内的钉子换了一排又一排。口干舌燥但却完全没有时间去顾及喝水,从八点至十二点,难以想象我们这段时间都没有休息过,一批又一批的外国人过去。中午吃饭时,在一个狭小的走廊里,完全没有顾忌其他,只想着快点休息,吃多点。下午回到岗位,开始了半小时一个轮休,两人一组。人流渐渐减少,我开始观察到一些人,大部分欧洲地区的人都是运用”business card”来代表名片,而其他地区则是用”name card”。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只是一味的问他们要”name card”,看到他们困惑的表情,我也跟着着急,这是哪里说的不标准吗?直到一位年轻的外国女士在听到我的询问后回答,”business card? It’s first time someone ask me for name card. ”我才恍然了解,并不是所有地区的口语交流名词都是一样的。我开始辨析哪些人听得懂”name card” 哪些人听得懂”business card”, 渐渐地找到了规律。

    26日、27日的人流量少了很多,但仍然会有人来询问,我们开始觉得其实第一天的工作量虽然大,但是却很充实。

    时间过得很快,三天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这次实习对我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它开阔了我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英语口语的锻炼,更是为人处世方面。也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让我为以后的更广阔的社会工作提供了基础,另外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一些不足,觉得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升。由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这样的实习经历对于还处于大学阶段的我们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希望今后能参加更多地实习工作,谢谢校方提供的实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