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2017)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上海市中长期教育规划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促进民办高校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更好地提升本市民办高校“强师工程”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成效,中心将于2017年举办“第三届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为切实做好大赛活动的组织工作,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届大赛以推进民办高校教学改革、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选拔与培育优秀民办高校教师为直接目的。通过大赛,深入整合本市各民办高校优质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民办高校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环境,提升本市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大赛将本着“重实践、重教学”的原则,以客观、公正、科学、规范为准则,选拔出一批真正热爱教学、教有优效的民办高校优秀教师,为培育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学名师搭建成长平台。
二、大赛形式、内容及标准
1. 大赛形式
本届大赛分为初赛、复赛两个阶段。初赛阶段由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根据各校参赛教师所提交的教学录像、教学设计等报名材料进行评审,从中选出一定比例的优秀教师进入复赛。复赛阶段采取专家到教师所在院校现场听课的形式进行评审,并辅以全程录像。专家组根据现场评分与集体评议,提出大赛获奖建议名单,并最终由大奖赛组委会确定各级奖项获奖教师名单。
大赛分为初任教师组(高校教龄在五年及以下)和骨干教师组(高校教龄在五年以上),教龄统计截止至2016年12月。大赛下设“常规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比赛类别。“常规教学”主要指执教课程属性为A类(纯基础理论类课程)或B类(理实一体类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指执教课程属性为C类(实验、实训等纯实践类课程)。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报名,并由所在学校向大赛组委会推荐。
2. 大赛内容
本届大赛注重考察民办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与实训教学技能,包括相关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专家将根据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案和说课)与“现场教学”两部分表现给予综合评分。
3. 评分标准
本届大赛的评分标准将由专家评审团队另行制定与发布。
三、参赛对象与报名须知
1.参赛条件
本市民办高校担任教学工作,且已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民办高校专职教师。
2.名额分配
专职教师数在200名及以上的学校,原则上推荐参赛数不超过6名;专职教师数在200名以下的学校,原则上推荐参赛数不超过4名。
3. 报名程序
(1)各民办高校依据本届大赛参赛的基本条件,按照参赛名额择优筛选本校参赛教师。各民办高校应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宣传,建议由校方组织专家对参赛选手进行专门辅导。
(2)各民办高校在确定本校正式参赛名单之后,积极组织各参赛教师准备初赛报名材料,具体包括“初赛报名表”、“配套教案”、“教学录像”、“说课录像”。每份初赛报名材料须同时提交电子版(光盘)与纸质版两种形式。详见附件二。
(3)初赛材料以学校单位形式统一递交,除每位参赛教师的报名材料外,须一并提交纸质版《参赛信息汇总表》,盖章原件一份。(邮寄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东部第四教学楼102室;邮编:200234)同时,请将本校《参赛信息汇总表》及各参赛教师《初赛报名表》(电子版)发送至邮箱dhuameng03@163.com。初赛报名材料提交截止时间为2017年4月12日。逾期未报,视为弃权。
四、大赛日程安排
(1)2017年3月,大赛筹备阶段。中心组建本届大奖赛组委会和制定大赛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委员会制定本届大赛评审规则与评分标准,确定和分配参赛名额。
(2)2017年3-4月,大赛预选阶段。各民办高校启动本校推荐工作,并按照报名要求于4月12日下午四点前,以学校为单位向大赛组委会提交《参赛信息汇总表》及每位参赛教师的报名材料。
(3)2017年4月,初赛阶段。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组按照大赛评分标准,对初赛的参赛教师材料进行评审,并向大赛组委会提交参加决赛的教师名单。
(4)2017年5月初,大赛组委会组织课程教学论专家对晋级复赛的教师开展相关培训。
(5)2017年5-6月,复赛阶段。大赛组委会按照复赛实施方案与日程安排,组织专家进校实地听课与教学观摩,并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判与打分。
(6)2017年7月,大赛组委会评审专家组在集体全面评议的基础上,评定大赛各级奖项获奖建议名单并上报组委会,并由大赛组委会确定本届大赛最终获奖教师名单。
(7)2017年9月,举行本届大赛颁奖典礼。
五、大赛组织机构
本届大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承办,并组建“第三届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2017)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全面负责本届大赛的组织与领导工作。大赛专家评审组负责研制教学技能大赛规则、大赛评分标准,担任大赛材料与现场评委、进行项目评审,并对大赛的优胜者进行后期项目指导工作。
六、奖励及资助办法
大赛按初任教师组和骨干教师组分别设立以下奖项: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四名;优秀组织奖若干名。在大赛中获奖的优秀教师,将由校方与教师签订合同,在规定服务期内享受市教委给予有关科研、课程建设项目的资助,并优先安排其以访问学者身份进行短期出国访学。获奖教师所在学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教学和科研的配套资助。
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学校将适当增加下一年度政府专项资金“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的申报额度。
联系人:张国平办公电话:64324868
附件一第三届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组委会名单
附件二第三届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初赛报名材料
附件三第三届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评分标准(初赛)
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
2017年3月3日
附件一
2017年第三届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组委会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主任:张民选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主任
委员:李进上海杉达学院校长
石伟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朱瑞庭上海建桥学院副校长
项家祥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谢利民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夏人青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赵扬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民办教育管理处处长
赵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副处长
徐雄伟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
常务副主任
附件二
2017年第三届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初赛报名材料
凡经所在高校选拔推荐,进入本届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初赛环节的教师,须同时提交电子版(光盘)与纸质版两种形式的报名材料。其中电子版(光盘)材料中包含“初赛报名表”、“配套教案”、“教学录像”、“说课录像”;纸质版材料为“初赛报名表”与“配套教案”。每位参赛教师须提交两套报名材料。具体报名材料提交要求如下:
1.初赛报名表
表格详见附件,须同时提交电子材料与纸质材料。
2. 配套教案
与参赛课程视频配套,须同时提交电子材料与纸质材料。基本格式要求如下:
课程名称: | |
本次教学主题(章、节): | |
教学对象:专业、年级 | |
教学时间: | |
教学目标: | |
教学重点、难点 | |
教学过程 | 设计说明 |
…… | …… |
3.教学录像
以真实的课堂与学生为背景,若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板书或PPT,则须在录像中清晰呈现。教学录像要求:(1)课堂实录。录制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录像时长为45分钟;(2)课堂精选。要求剪辑课堂实录中最为精彩的教学片断,录像时长为5分钟。录像视频格式为MP4/avi。
4. 说课录像
介绍参赛课程的相关内容,一般包括课程名称、授课章节内容、授课对象、授课形式、使用教材、教学设计思路等方面。录像视频中要求不出现所在学校及参赛者姓名。录像时长为8分钟,视频格式为MP4/avi。
2017年第三届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初赛报名表
编号:
姓 名 | 性 别 | 贴照片处 | ||||
民 族 | 出生年月 | |||||
身份证号 | 高校教龄 | |||||
学历学位 | 学科专业 | |||||
所在单位 | 岗位职称 |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 |||||
毕业学校 | 毕业时间 | |||||
参赛组别 | □初任教师组(常规教学) □初任教师组(实践教学) □骨干教师组(常规教学) □骨干教师组(实践教学) | |||||
参赛课程 | 讲授对象 | |||||
内容章节 | ||||||
单 位 意 见 | 人事处(签章) 年 月 日 | |||||
2017年第三届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参赛信息汇总表
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邮箱: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教师类型(初任/骨干) | 参赛组别(常规教学/实践教学) | 参赛课程 |
1 | |||||
2 | |||||
3 | |||||
4 | |||||
5 | |||||
单位盖章:
附件三
2017年第三届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评分标准(初赛)
序号:教师姓名:
参赛组别:□初任教师组 □骨干教师组 参赛类别:□常规教学类 □实践教学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等级 | 得分 | ||||||
A | B | C | D | ||||||
教学目标【10】 |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 | 10-9 | 8-7 | 6 | 5-4 | ||||
教学设计【30】 | (1)教学内容组织合理,重点、难点明确 | 7-6 | 5 | 4 | 3-2 | ||||
(2)教学程序与过程设计符合认知规律 | 5 | 4 | 3 | 2 | |||||
(3)知识讲授准确,基础知识落实 | 6 | 5 | 4-3 | 2-1 | |||||
(4)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 6 | 5 | 4-3 | 2-1 | |||||
(5)重视方法训练,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 6 | 5 | 4-3 | 2-1 | |||||
教学方法【25】 | (1)教学方式选择恰当,方法运用灵活 | 8-7 | 6 | 5 | 4-3 | ||||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信息反馈与矫正 | 8-7 | 6 | 5 | 4-3 | |||||
(3)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注意学习方法指导 | 9-8 | 7-6 | 5 | 4-3 | |||||
教学基本功【25】 | (1)教态端庄,热情亲切,驾驭课堂能力强 | 6-5 | 4 | 3 | 2 | ||||
(2)语言清晰、简洁、严谨,普通话标准 | 7-6 | 5 | 4 | 3-2 | |||||
(3)操作规范,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 7-6 | 5 | 4 | 3-2 | |||||
(4)板书工整,设计精当 | 5 | 4 | 3 | 2 | |||||
教学效果【10】 |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愉快,教学实效性良好 | 5 | 4 | 3 | 2 | ||||
(2)学生“双基”落实,目标达成度高 | 5 | 4 | 3 | 2 | |||||
进入复赛 (打√) | 复赛备选 (打√) | 初赛淘汰 (打√) | |||||||
评审专家签名 | 日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