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昨日23时28分,惊蛰到来,惊蛰时节,开始有雷,蛰伏的虫子听到雷声,苏醒过来。“春雷响,万物长”,春天已经不远了。身边点滴春的气息,你感觉到了吗?
“过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春雷为鞭策,劳碌一季重新开端。
我国古人划分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其中一候所对应的花信为桃花,二候为杏花,三候为蔷薇。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春雷轰隆隆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这是一个充满动感的节气。
在古人看来,惊蛰的标志性物候有三:一候,桃始华。蛰伏了一冬的桃花开始开花,并逐渐繁盛;二候,仓庚鸣。黄鹂也感知到春天的气息,发出婉转悦耳的啼鸣;三候,鹰化为鸠。斑鸠、燕子等鸟类现身林间,那咕咕的叫声,似乎在催促着春耕呢,仲春时节开始了。
惊蛰时,已是九九,“红杏深花,菖蒲浅芽”,虫鸣鸟叫,桃李竞放,处处生机勃勃,感染了许多文人墨客。
唐代诗人王勃,触景生情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东园、西堰、连三月
地域上春满人间
时间上春光无限
抒发了诗人超尘出俗
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被视为春耕的开始
在唐代诗人韦应物笔下
一声春雷过后
春耕田家的辛劳日子也开始了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惊蛰习俗
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在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并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
民谚说
“过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这个时节,气温和地温都逐渐升高
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田野间、大棚里
处处一派繁忙景象
在山西及苏北一带还流传有
“惊蛰吃梨”的习俗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
气候比较干燥
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生梨性寒味甘
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效果
也有人说“梨”谐音“离”
古代走西口者就是取“离”的谐音
多有“离家创业”之意
人们惊蛰日吃梨
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祭白虎
在我国民间传说里,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所以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以脱离是非缠绕。
惊蛰养生
饮食宜清淡,多吃润肺生津的食物
惊蛰之后天气回暖,清淡的饮食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惊蛰节气养生的重点在与护肝健脾,而清淡的饮食能起到护肝健脾的作用。
睡前泡脚可避免“春困”
睡前泡热水脚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睡眠,睡眠的质量高了才能避免“春困”。
注意保暖防感冒
惊蛰时节早晚温差大,有些爱美的伙伴早早换上了美美的单衣,容易着凉导致感冒,所以大家出门一定要记得带件厚外套,特别是要注意关节保暖。
惊蛰时节
饮食宜清淡
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
刺激性的食物
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春属木,入味为酸
按照养肝原则,
惊蛰季节要少吃酸
适当食用一些汤水
或食疗粥来增强体质
如大枣粥、山药粥、鲫鱼汤等
“春雷惊百虫”
春雷震响
树叶开始绿了,小草萌土而出
蛰伏在泥土里
冬眠的动物开始活跃起来
你准备好开始努力拼搏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