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学习教育

【“四史”学习教育】追溯红色源头,忆品革命故事

发布者:张思矛发布时间:2020-06-19游览次数:35

    追溯红色源头,忆品革命故事,为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委、上海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的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202069日上午,上海民办高校党总支和党支部书记研修班隆重开班,外国语学院直属党支部在封晓莉书记的带领下,全体党员一同观看了线上直播视频。

本次开讲是由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苏智良带来的《中国革命的红色源头——上海的革命往事》,苏教授从上海的城市化为大家剖析了上海城市为中共建立提供的种种可能与条件,从人物、空间的角度讲解了一批有志青年在陈独秀带领下,利用租界的缝隙作用,在老渔阳里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新渔阳里建立青年团,在三益里商议翻译《共产党宣言》,在成裕里印刷革命文献,在树德里召开中共一大等一系列红色故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站在历史的重要节点上,加强“四史”学习教育,有着十分紧迫而又深远的重大意义。

封晓莉书记:上午8:30,我早早进入学习平台,等待苏智良教授的报告“中国革命的红色源头------上海的革命往事”。作为基层组织的领头人,要发挥头雁效应,就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聆听大家的报告,是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初心的始发地,也是梦想的起航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民办高校书记队伍,这次的“党务干部云培训”,以红色源头的学习首开先河, 以苏智良教授的报告开启精彩的党史学习第一课。苏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使我收获良多。上海,如此丰富红色资源。充分了解上海革命遗址遗迹,把上海的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更好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艰、担当之要,做到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突出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推动民办高校党建高质量的发展,重实效、创造性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我们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

张思矛老师:今天上午,在线聆听了苏智良教授的《中国革命的红色源头——上海的革命往事》,作为上海民办高校的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传承上海红色革命历史,宣传传承利用好上海的红色文脉是我们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上海作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源头,重温上海的革命往事,让我们对这座魔力时尚之都的上海又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积淀了浓浓的历史革命情怀。认真学习“四史”,从践行传承宣传上海红色文脉的使命开始,讲好中国红色革命故事,亮出上海之“音”。

井丽霞老师:今天上午,我在线聆听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关于《中国革命“红色源头”——上海的革命往事》专题讲座,感触很深。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革命精神的发源地。正是在上海这座城市中,孕育形成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因此,我们一定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赓续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新时代的我们更需做好红色文化的使者和红色精神的传人。

魏倩老师:聆听了苏智良教授做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红色源头——上海的革命往事”的线上主题演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体会到“四史”学习的重要性,俗话说“读史可以明智”,只有时刻铭记先辈的艰难岁月和无私付出,才能明白薪火相传的伟大意义。尤其作为坐标在上海的老师,更能够体会这份荣誉的分量。上海,作为我党诞生的摇篮,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那些伟大的进步青年们将马克思主义的种子散播在上海的租界缝隙里,散布在群众的队伍里,才有了今天的革命队伍。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牢记使命,同时向同学们传达革命道路的不易和艰辛,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我党的队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迎接美好的未来。

汪兰老师:今天上午,我在线聆听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关于《中国革命“红色源头”——上海的革命往事》专题讲座,感触颇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为自己人生目标奋斗是我的职责。苏教授为我们展现了当时在陈独秀带领下,共产党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在上海老渔阳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并翻译《共产党宣言》。这种敢为人先拼搏奋斗的精神仍然是我们当今应该学习的,是要传承的伟大精神。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让身在上海的我又再一次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上海这种城市不仅仅是国际大都市,更是具有历史沉淀的都市。这场“红色文化”洗礼,让我深入学习了“四史”,坚定了“初心薪火相传,使命勇担在肩”的责任感。

刘丹丹老师: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史也是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学习党史,就是要深入了解党的发展历程,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拥护党先进的政治属性,认清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感悟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苏教授在报告中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 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上海作为我们党早期组织的发源地,留下了树德里、老渔阳里、新渔阳里等著名红色基地。对于一些未能存留下来的红色建筑,我们深表遗憾;对于还未能确定的红色基地,我们怀有期望。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多多访问参观这些对外开放的红色基地,铭记我们党艰难的奋斗史,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吕小玲老师:今天在线观看了苏智良教授做的“四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中国革命的“红色源头”——上海的革命往事》,这场讲座让我们接受了“红色文化”的洗礼,通过深入学习“四史”,进一步振奋精神,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四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宝贵经验、精神财富,只有对“四史”深入学习透彻,才能为我们的进步发展指明道路、引领方向。通过对“四史”的学习,不仅仅是了解历史、熟知历史,更是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传承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党员,更要时刻不忘学好“四史”、用好“四史”,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四史教育,增强学生使命担当。

何雨楣老师:今天我在线观看了苏智良教授的讲座,我深深体会到红色,在中国政治中常被用来象征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也就被称之为红色革命。上海因其独特的近代城市格局和历史文化,成为中国革命者的聚集地,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革命时代剧。“红色文化是上海城市精神的底色。对于红色文化的记忆与弘扬,是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坚实根基。全面梳理和宣传上海城市的红色文化,对于今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熊芸老师: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和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因此要深入地学习“四史”,才能真正了解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我想时刻牢记那份感动与震撼,投入到“四史”学习和实践工作中,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强大动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慎思明辨,在“四史”学习中提升理论素养。结合当下来说,就是要有家国情怀,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四史”学习教育与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锤炼提升自身科学理论素养,在学懂弄通做实中切实解决思想根子问题。

毛劲草老师:今天在线观看了苏智良教授做的“四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之《中国革命的“红色源头”——上海的革命往事》的讲座。这场讲座让我们接受了“红色文化”的洗礼,让我们知道,通过深入学习“四史”,更加了解了历史,了解了现实,了解了党,了解了自己。通过四史学习有助于厘清历史脉络,有助于认清历史事实,有助于坚守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学习四史,有助于创新工作载体,提高工作水平,坚持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