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外国语学院举办讲座:AI赋能的外语教材编撰问题与对策

发布者:潘苹发布时间:2025-06-05游览次数:55

2025527日晚,复旦大学博士、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AI科研团队负责人姜诚老师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为学院教育工作者和AI技术爱好者带来了一场题为《AI赋能的外语教材编撰——问题与对策》的精彩讲座。讲座聚焦AI技术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深入探讨了工具选择、常见问题及创新解决方案,为外语教材编撰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实践指导。

姜诚老师首先介绍了全球及国内主流的AI工具。在国际榜单中,ChatGPTDeepSeekCharacter AI等工具凭借自然语言处理、代码生成和角色扮演功能脱颖而出;国内工具如DeepSeek、豆包、Kimi等则在编程、学习互动和专业文档解读方面表现卓越。姜老师强调,外语教师需充分了解这些工具的特点,才能高效利用它们辅助教学科研。例如,语音识别技术可用于纠正学生发音,AI批改能快速处理手写作业,而文本生成工具则为参考范文和译文的撰写提供了便利。

姜老师指出了教材编写中存在典型问题:首先,部分编者过度依赖AI生成内容,比如大量使用AI制作的视频素材,导致语音语调缺乏自然变化、画面表现力不足;其次,在语言风格把控上存在偏差,例如将书面化表达错误地应用于口语会话场景,使得面试对话显得过于刻板正式;此外,教材中还出现了包括语法错误、常识性错误等语言问题;最后,练习设计方面也存在答案错位或题目设置不合理的情况。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这些问题本质上并非由AI工具本身导致,恰恰相反,若能合理运用AI技术,反而能够帮助编者有效规避上述问题。例如,AI辅助的语法检查工具可以识别语言错误,法律知识库可以提示合规性问题,而文体分析功能则能帮助区分口语和书面语的恰当使用场景。问题的关键仍在于编者如何智慧地运用这些技术工具,在保持专业审校的基础上发挥AI的辅助价值。

讲座最后,姜老师总结道,AI技术为外语教材编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教育工作者需保持批判性思维,平衡技术应用与人工审核。他呼吁教师积极参与AI工具的学习与实践,以推动外语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互动环节中,参会者就AI工具的实际应用场景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姜老师的分享为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思路,也为校本教材编撰的优化指明了方向。

 文稿:李文佳

 审核:姜诚、胡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