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活动】外国语学院直属党支部组织观看红色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

发布者:潘苹发布时间:2025-10-13游览次数:60

109日,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院师生爱国爱党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缅怀先烈,外国语学院直属党支部组织学院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代表,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师生代表们表示观看后深受感动,要时刻铭记革命先烈的付出。

影片《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的《志愿军》三部曲最终章,聚焦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直至签署停战协议期间“边打边谈”的作战历程,生动展现了战士们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通过前线战斗血火交锋与谈判桌上唇枪舌剑的双线叙事,影片深刻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与无畏精神,以及经过747天的抵死奋战,终于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搏来期盼已久和平的伟大事迹。

影片中,谈判桌前与战场后方频繁出现的翻译场景,尤其引发了外院师生的强烈共鸣,更让外院学子感触颇深,对自己的专业使命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从唇枪舌战的停战谈判,到前线部队与当地民众的沟通,再到战场上传令与情报的传递,语言作为桥梁与武器的双重角色被生动刻画。

通过影片不仅更直观、深入地了解了抗美援朝历史,更从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中汲取了宝贵的精神养分。作为教育工作者,未来将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与工作中,将爱国情怀和强国志向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事业,为推动继续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观影结束后,师生代表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影感悟如下:

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梁雅平:看完《志愿军:浴血和平》,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影片以“边打边谈”的独特视角,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最后阶段的艰辛历程。前线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钢铁洪流;谈判桌前,外交官们用智慧与勇气捍卫国家尊严。这种双线叙事让我深刻理解了"和平是打出来的”这一真理——谈判桌上的底气,永远来自战场上的实力。影片中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英雄群像深深打动了我。黄继光堵枪眼的壮举、李家三口跨时空的“团圆”、铁道兵们无畏的身影......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让我感受到英雄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对家的眷恋、对和平的渴望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珍惜和平——这或许就是这部电影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外国语学院直属党支部宣传委员潘苹:观看《志愿军:浴血和平》,我深受震撼。影片中的英雄群像尤其动人——从以身躯堵枪眼的黄继光,到坚守约定牺牲的姚庆祥,再到渴望光明的翻译队员,他们用生命诠释“和平是打出来的”真理。作为辅导员,我看到的不仅是一部战争史诗,更是一堂关于生动的思政课。影片中年轻战士的成长与牺牲,是当代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榜样。辅导员正如新时代战场上的“引路人”,要以英雄精神滋养学生心灵,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路,把家国情怀化为工作动力,坚守平凡岗位,守护学生成长。

外国语学院辅导员马维莲:《志愿军》不仅是一部战争史诗,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影片以恢弘的场面和细腻的笔触,再现了英雄先辈们保家卫国的壮烈篇章。他们怀揣着对家的眷恋,却毅然为了国而奔赴战场。在极致的严寒与敌我悬殊的装备下,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这背后,是超越生命的家国情怀与坚定信仰。走出影院,心潮难平。今天的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正是由他们的牺牲所铸就。历史不容忘却,英雄必须铭记。这部影片提醒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更要将那份不屈的民族风骨与爱国精神传承下去,在我辈手中发扬光大。

外国语学院直属党支部教师沈迪妮:从久经沙场的老兵到初出茅庐的新兵,从指挥员到平民百姓,他们在战场上初心不改,目标一致。更震撼人心的是,影片刻画了他们面对生死时,将恐惧与挣扎内化为一种更强大的力量——一种坚定的信念。正是这种将国家尊严与领土完整融入血脉的信念,支撑他们在侵略者面前毫不犹豫、毫不退缩。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的场景,作为战争片或许寻常,但每一个倒下的生命都重如千钧。这让我深切体会到,银幕上的每一份残酷,都是对历史真相的贴近,都在告诫我们战争的无比残酷与和平的极端珍贵。

24英语2周宇轩:《志愿军浴血和平》以震撼的镜头,再现了那段血与火铸就的历史。硝烟弥漫的战场,志愿军战士迎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他们坚毅的面庞令人动容。这不仅是军事较量,更是意志与信仰的殊死搏斗。影片深刻揭示了“和平”的沉重代价——它由无数年轻生命铺就。当我们沐浴今日阳光,不应忘记长眠异国的英魂。他们用牺牲换来了国家的尊严与时代的安宁。历史必须铭记,精神更需传承。这部作品是对英雄的致敬,也是对后人的警醒:和平来之不易,我辈当自强不息,守护这鲜血换来的山河无恙。

24西语1孙洋:走出影院,“和平”二字仍在心头回响。这部作品用鲜活群像,揭示了和平从不是天赐的礼物,而是用热血筑牢根基的壮烈成果。吴本正为战友遗愿守护陌生少年;黄继光苦练写字只为给母亲写家书;姚庆祥在中立区坚守道义至生命最后一刻等等,他们不是完美的英雄符号,只有着对家人的牵挂、对未来的期盼,正是这份朴素情感,让“守护和平”从宏大口号变成了真切执念。这不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本厚重的爱国主义教科书,让课本文字变成鲜活影像,让我在感动中懂得敬畏与铭记。不忘历史,珍爱和平。那些用生命托举希望的英雄,将在代代相传的记忆中,成为我前行的力量。